2016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初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685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9

1.综合题(共3题)

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
(制度创新篇)
材料一
(秦王赢政)“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天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美国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
(科技创新篇)
材料四

(文化创新篇)
材料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始皇创建的一种什么政治制度?为了避免地方上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面临“恐惧”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4)观察分析材料四图片,图一、图二的动力机器分别是什么?
(5)材料五中资产阶级认定救治中国黑暗的“两位先生”指什么?
(6)综上所述,这些创新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2.
古今中外,有哪一个民族自甘落后,又有哪一个国家不想发展壮大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昔日的沧桑巨变已成今日的硝烟,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霜,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们的先民们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了封建化改革,请举出典型的一例。
(2)使近代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什么?中国也曾试图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也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次改革名称是什么?举出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
(3)苏联在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揭开苏联体制改革序幕的是什么改革?
(4)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广大农村推行了什么政策?
(5)从以上内容看,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3.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战争的事件是什么?
(3)罗斯福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指的是?
(4)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二战中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二战中召开的哪次会议对战后的世界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对峙的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共21题)

4.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
手续(    )
A.海关B.市舶司C.州府D.市舶使
5.
“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是马克思对清朝哪一对外政策的评价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洋务运动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AB.BC.CD.D
7.
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共党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此处“新”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8.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A.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9.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握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能够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观点的史实有
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④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11.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历史的。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波罗行纪》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12.
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此人是
A.詹天佑
B.张謇
C.严复
D.曾国藩
13.
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电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征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
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你换一套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15.
新中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6.
山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一首山歌唱道:“社里高粱长得高,长到天上织女家,织女伸头出窗望,碰得一头高粱花。”这首山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
A.抗美援朝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很多成就,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18.
鄂尔多斯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明确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的发展战略是
A.阳光工程
B.863计划
C.科教兴国
D.科技立国
19.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论述某运动:“(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据此判断,他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
20.数百万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数千万个体工商户构成的“草根经济”,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发展“草根经济”有利于(    )
21.
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总统制D.民主共和制
22.
1763年英国的出口额比1720年增长了将近2倍,1763年离开英国港口的货船吨位比一百年前增长了大约5倍。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是最大的黑奴贸易国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迅速发展
C.英国在18世纪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3.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无产阶级政权的初步建立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国际工人运动取得最后胜利
24.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美国将重返亚太地区,“一战”后,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凭借哪一条约从亚太地区的中国获得了最大的侵略权益
A.《四国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