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人口政策调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启动“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人口政策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
(2)分析材料三中图片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3)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由此指出分析历史问题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
(2)分析材料三中图片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3)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由此指出分析历史问题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意义是揭露了中国思想文化中黑暗的一面,其开创的语言与文字的改革时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重大。”
—网友淡墨轻衫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欲以西方模式来建构中国的新文化。而这种激烈反传统的最大后果,是造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从而出现当今社会公德的迷失。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指出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怎样扩大儒家思想影响的?井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对新文化运动评价的角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历史评价标准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意义是揭露了中国思想文化中黑暗的一面,其开创的语言与文字的改革时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重大。”
—网友淡墨轻衫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欲以西方模式来建构中国的新文化。而这种激烈反传统的最大后果,是造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从而出现当今社会公德的迷失。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指出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怎样扩大儒家思想影响的?井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对新文化运动评价的角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历史评价标准的认识。
3.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图1至图3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4,图5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

(2)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图6
(3)说明图6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图1至图3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4,图5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

(2)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图6
(3)说明图6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判断题- (共5题)
7.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史实:“罗斯福把赞同和反片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推论: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 )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推论: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 )
3.选择题- (共13题)
9.
黄公望(1269一1354),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擅画山水,开“浅绛派”与水墨两种风格,为虞山画派的奠基之祖。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下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从时间上看与他最接近的古代画家是( )


A.顾恺之 | B.吴道子 | C.赵孟頫 | D.徐渭 |
10.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
11.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前四位分别是康熙帝(61年) 、乾隆帝(60年)、辽道宗(56年)、汉武帝(54年)。下列关于这四位皇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康熙帝扬威雅克萨 | B.乾隆帝设立军机处 |
C.辽道宗建立契丹国 | D.汉武帝创立科举制 |
12.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
B.南通大生纱厂 |
C.汉阳铁厂 |
D.江南制造总局 |
13.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B.推翻了清王朝并导致中华民国的建立 |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 D.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14.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北伐战争 |
15.
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
A.作战时间 |
B.作战部队 |
C.胜利因素 |
D.战役结果 |
16.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
业行 项目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4.5 | 12.8 | 25.4 |
1953年农轻重比重(%) | 52.8 | 29.6 | 17.6 |
1957年农轻重比重(%) | 43.5 | 29.2 | 27.3 |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D.文化大革命影响经济发展 |
17.
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一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18.
下面是法国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③《人权宣言》的颁布 ④罗伯斯庇尔上台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③《人权宣言》的颁布 ④罗伯斯庇尔上台
A.①③②④ | B.①②④③ | C.③④②① | D.①④③② |
19.
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
A.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B.农奴制改革—实现了该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
C.明治维新—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运 |
D.新经济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
20.
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
A.参与英国宪章运动 | B.发表《共产党宣言》 |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 D.组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21.
“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
B.《开罗宣言》 |
C.《凡尔赛和约》 |
D.《联合国家宣言》 |
4.填空题- (共3题)
23.
1935年________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