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3题)
4.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民报》发刊词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於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1925年孙中山遗训
材料二1930年1月5日,***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信中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材料三 “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驱除鞑虏”的含义是什么?从孙中山遗训中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中期,孙中山“驱除鞑虏”重新解析的含义又是什么?重新解析后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孙中山遗训的“促其实现”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 :***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创新性理论成果是什么?
(3)邓小平的说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在沿海地区最早的试验是?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
(4)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新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任举一个方面)。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民报》发刊词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於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1925年孙中山遗训
材料二1930年1月5日,***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信中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材料三 “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驱除鞑虏”的含义是什么?从孙中山遗训中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中期,孙中山“驱除鞑虏”重新解析的含义又是什么?重新解析后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孙中山遗训的“促其实现”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 :***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创新性理论成果是什么?
(3)邓小平的说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在沿海地区最早的试验是?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
(4)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新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任举一个方面)。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5.
“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二 新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舞台的多边外交活动。如派遣海军赴索马里护航、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海地、南苏丹等维和行动等外交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凡尔赛主导的“调停人”有哪些国家? “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是运用史实说明运动中“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2)材料二促使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力量是?用史实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世界主流民意的支持
材料一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二 新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舞台的多边外交活动。如派遣海军赴索马里护航、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海地、南苏丹等维和行动等外交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凡尔赛主导的“调停人”有哪些国家? “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是运用史实说明运动中“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2)材料二促使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力量是?用史实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世界主流民意的支持
6.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材料一出现“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回答出一点即可)
3.选择题- (共7题)
7.
20世纪80年代,一位去南方的打工的广丰人给家里写信,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经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上海 |
B.宁波 |
C.厦门 |
D.深圳 |
9.
(原创)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北平,“每一个春天总要重新发现一次战争的阴霾的”。可是1937的春天,“一种稀有的平静空气”弥漫于中日之间。1937年5月,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从华北出发到日本,临行前,那位后来曾担任蒋介石政治顾问的著名的中国通欧文·拉铁摩尔,有些忧心忡忡地对贝特兰说:“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让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一个‘九一八’!”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大概也没有想到,两个月后,他的预言竟然成了现实。下面对这个预言成了现实理解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国共由对抗走向了联合 |
C.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
D.八一三事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
10.
(原创)下面这张邮票是为了纪念我国在某个历史事件取得伟大成就而设计的,这个历史事件的成就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意义是( )


A.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B.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D.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
11.
(原创)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由幼稚走向成熟,最终完成了孙中山先生为完成的事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 |
B.1935年遵义会议,是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D.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思想写入党章 |
12.
(原创)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下列属于海洋文明的有( )
A.古埃及 | B.古印度 | C.古希腊 | D.古巴比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