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2题)
3.
1947年,刘邓大军根据***“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 B.挺进大别山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6.
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简洁等特点,能很好地表达历史发展的主题。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
7.
世界文明古国的产生都与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如“尼罗河的馈赠”“新月沃地”“克里特岛”等。其中,“新月沃地”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它代表的文明位于下图中的( )


A.④ | B.③ | C.① | D.② |
8.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 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 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9.
某历史著作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国社会走向衰落 |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D.东西方间的冲突与隔绝 |
10.
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改革前两国同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改革实现了农奴的“解放” |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
11.
1888年9月12日,慕尼黑博览会上的某项发明在一份报纸上被如此描述:“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 )
A.车上的人 | B.蒸汽机 | C.内燃机 | D.电动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