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道路的重要作用。请列举出这条道路开辟之初传播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经济原因和政策因素。宋朝 “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最远可以到达哪些地区?
材料三: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论坛秉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取得重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倡议“一带一路”的主要理念。
材料一: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道路的重要作用。请列举出这条道路开辟之初传播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经济原因和政策因素。宋朝 “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最远可以到达哪些地区?
材料三: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论坛秉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取得重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倡议“一带一路”的主要理念。
2.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岛根据哪一条约离开“母亲”怀抱的?今年是“我”回到“母亲”的怀抱多少周年?
材料二: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下图是香港、澳门回归时的精彩场面,它们的回归是中华民族洗雪历史耻辱,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盛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和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原因。
材料四:据统计2001年定居内地的香港人为4.1万多人,2003年为6万多人,2005年为9.18万人。大量的香港人涌入内地反而成为一种潮流。
——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
(4)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材料四的回流现象说明什么了问题?
材料一: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岛根据哪一条约离开“母亲”怀抱的?今年是“我”回到“母亲”的怀抱多少周年?
材料二: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下图是香港、澳门回归时的精彩场面,它们的回归是中华民族洗雪历史耻辱,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盛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和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原因。
材料四:据统计2001年定居内地的香港人为4.1万多人,2003年为6万多人,2005年为9.18万人。大量的香港人涌入内地反而成为一种潮流。
——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
(4)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材料四的回流现象说明什么了问题?
3.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是什么?(1分)对当时的社会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 “30年内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的史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根据材料三写出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作用。 “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
(4)写出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所走的“自己的道路”的名称。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是什么?(1分)对当时的社会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 “30年内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的史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根据材料三写出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作用。 “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
(4)写出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所走的“自己的道路”的名称。
2.选择题- (共11题)
5.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选项中表述均正确的是:( )
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④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
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②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③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④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7.
在学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某同学整理了下面的表格。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序号 | 事件 | 时间 | 影响 |
A | 九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 |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
B | 卢沟桥事变 | 1937年7月 |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1947年6月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D | 渡江战役 | 1949年4月 | 战略大决战,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
A.A |
B.B |
C.C |
D.D |
8.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除汉族外,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民众直接参加了抗战斗争……旅居海外的侨胞心系祖国,以各种形式从人力、物力上支持抗战。由此可见,抗日战争( )
A.扭转了近代中国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 |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9.
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参加万隆会议 ②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一五计划完成
①参加万隆会议 ②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一五计划完成
A.③④①②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③①④② |
10.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一五计划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1.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
A.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 B.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3.
19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总统这样说:“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期望它停止分裂”。材料中这位美国总统希望( )
A.美国取得独立 | B.解放黑人奴隶 | C.维护美国统一 | D.政府干预经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