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斯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焚毁“妖言惑众”的书籍……士人们对暴政怨愤异常,流言遍布天下。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把这些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他们绝大部分是儒生。
材料二 康、雍、乾三朝,文祸极盛……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句,便牵强附会地说“清风”二字是影射清朝。雍正定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罪,立即处死。……这种做法不仅仅是砍掉许多会思考的头颅……
——材料一、二摘自《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天朝落日》
材料三 14世纪前后,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四 18世纪,正当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以伏尔泰为旗手的思想家发起了一场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1)历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相同的消极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四的伏尔泰思想推动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举出两例说明。
(4)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请问发生在19世纪末中国的哪一事件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材料一 李斯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焚毁“妖言惑众”的书籍……士人们对暴政怨愤异常,流言遍布天下。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把这些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他们绝大部分是儒生。
材料二 康、雍、乾三朝,文祸极盛……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句,便牵强附会地说“清风”二字是影射清朝。雍正定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罪,立即处死。……这种做法不仅仅是砍掉许多会思考的头颅……
——材料一、二摘自《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天朝落日》
材料三 14世纪前后,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四 18世纪,正当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以伏尔泰为旗手的思想家发起了一场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1)历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相同的消极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四的伏尔泰思想推动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举出两例说明。
(4)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请问发生在19世纪末中国的哪一事件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构建和谐稳定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走进历史,欣赏“和谐”画卷


图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二 郑和下西洋
(1)图一中的商路叫什么?什么时间开通的? 图二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图三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图四 中英鸦片战争 图五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2)根据图三的情况说明当时法国进行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巩固革命成果资产阶级对内采取哪些措施?
(3)图四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图五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漫画表明了什么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欣赏“和谐”画卷


图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二 郑和下西洋
(1)图一中的商路叫什么?什么时间开通的? 图二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图三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图四 中英鸦片战争 图五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2)根据图三的情况说明当时法国进行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巩固革命成果资产阶级对内采取哪些措施?
(3)图四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图五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漫画表明了什么问题?
2.选择题- (共10题)
3.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商人 | B.商业市镇的兴起 |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7.
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
A.各条约均涉及割地 | B.各条约均涉及赔款 |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 D.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8.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住在一片中国人不能进入的地方,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食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
A.《辛丑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南京条约》 |
9.
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与这些变革不相关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
B.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C.工业革命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0.
17、18世纪,英国人从利物浦出发,往来于非洲与美洲之间,依靠西方人所说的“乌木”买卖为其工业革命积累了原始的资本,这里的“乌木”是指(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 B.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 D.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
11.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
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
C.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
D.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