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的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A--农具和--B--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教版八下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 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蒸汽机出现
以后,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1840年前后,美国--C--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资笨主叉国家并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D--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一中A和B横线上的内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先进生产工具
和生产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哪一阶级力量的兴起?
(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材料二中“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利于欧洲哪一阶级力量的产生与发展?
(3)上述四幅图片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人说“该事件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相
背离”,你如何简要理解这句话?
(4)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出材料四中C和D横线上的内容。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A--农具和--B--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教版八下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 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蒸汽机出现
以后,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1840年前后,美国--C--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资笨主叉国家并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D--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一中A和B横线上的内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先进生产工具
和生产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哪一阶级力量的兴起?
(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材料二中“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利于欧洲哪一阶级力量的产生与发展?
(3)上述四幅图片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人说“该事件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相
背离”,你如何简要理解这句话?
(4)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出材料四中C和D横线上的内容。
2.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哈定总统邀请九个大国于1921年11月出席会议,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
--------《美国世纪》沃尔特·拉菲伯等人著
材料二 1942年底,中美关系发展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决定联合作战。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 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会议”最后签订了哪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该协议最有利于哪一国家在中国的扩张?
(2)热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是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原因”的表述,中美关系的转折性变化在材料二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图一反映了美国对日本采取何种政策?图二反映当时的中美关系如何?这种关系是在什么国际格局背景下形成的?该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组织的建立?
(4)你认为中美日三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给广大民众带来福音?
材料一 美国哈定总统邀请九个大国于1921年11月出席会议,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
--------《美国世纪》沃尔特·拉菲伯等人著
材料二 1942年底,中美关系发展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决定联合作战。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 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会议”最后签订了哪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该协议最有利于哪一国家在中国的扩张?
(2)热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是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原因”的表述,中美关系的转折性变化在材料二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图一反映了美国对日本采取何种政策?图二反映当时的中美关系如何?这种关系是在什么国际格局背景下形成的?该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组织的建立?
(4)你认为中美日三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给广大民众带来福音?
2.选择题- (共15题)
5.
某历史著作中有“师夷长技图谋自救”车“公车上书轰动全国,“三民主义光芒闪耀”、“民主科学旗帜飘扬”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近代化的探索 |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7.
国民党就20世纪40年代的国共关系某一事件评论道:“这一事件固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该“事件”指的是
A.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 B.西安事变 |
C.重庆谈判 | D.三大改造 |
10.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景秀丽宜人 | B.少数民族众多 |
C.政治斗争激烈 |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14.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概括是
A.改革前两国都使奴隶社会 |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改革都“解放”了农奴 | D.改革后都建立了封建政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