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寿光洛城街道二中九年级3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637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6

1.综合题(共3题)

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 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妇幼创新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顷,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中国同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是北宋治平年间收入的三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按照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的策略,在斗争中遭受了重大挫折。***经过调查后认为,在中国占70%的人口是贫农,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秋收起义后,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四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高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
(1)材料一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为中共产党制定了什么样的革命策略。
(4)材料四中,凤阳农民创新的“大包干”做法,逐渐完善成什么制度在全国推广?
(5)综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
历史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改革充满了智慧与艰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违法犯罪的人)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同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宗室贵戚多怨望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大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有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三  张元济写诗赞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使秦民“勇于公战”和“怯于私斗”的原因。商鞅为什么被判以“车裂”之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3)材料三所反映的改革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选择题(共14题)

4.
下表是中国古代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导致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地区    朝代
西汉
唐朝
宋代
北方
965
493
459
南方
111
257
830
 
A.科学技术重大突破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经济快速发展D.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5.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南移的决定性因素B.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南移
C.唐朝时,交子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7.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8.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9.
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君主立宪B.走向共和C.军阀割据D.国家统一
10.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面恰当反映中国1860—1919年阶段特征的主题是(  )
A.封建大一统B.近代化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11.
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12.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13.
《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日本同意了我国的主张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C.会议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14.
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的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
A. 开天辟地 B. 星火燎原 C. 转危为安 D. 当家作主
15.
下图是某同学尚未完成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年代尺,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足迹,其中在井冈山可以追寻到的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成为了敌后抗日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7.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