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58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4/11

1.综合题(共2题)

1.
2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对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帝王的赞颂与评价。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词中的“唐宗”是谁?(2分)他统治期间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12分)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2)用一句话概括成吉思汗最主要的历史功绩。(4分)
2.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同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美国学者谢弗评价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3个世纪中,几乎亚洲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
材料二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缸
1492-1504定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l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万-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l500人
到达范围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牙买加等地
材料三 (清朝时)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典型史实两例。(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5分)。这次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3)材料三中清朝的“与外界隔绝”的政策是什么?(2分)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2分)

2.列举题(共2题)

3.
“唐诗宋词接元曲,明清小说达顶峰。”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形式。从上述文学形式中任意选择三种。分别举出杰出作品及其作者各一例。(共12分)
4.
中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请写出以下相对应的内容:(共8分,每小题2分)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发明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人:
(4)明代,被誉为l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3.选择题(共22题)

5.
如图,下列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B.C.D.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7.
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8.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 {#blank#}1{#/blank#}、 {#blank#}2{#/blank#}构成。

9.
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是(   )
A.行省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科举制度D.三司制度
10.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原子是由 {#blank#}1{#/blank#}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11.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句话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你知道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B.女真族
C.畏兀尔族D.回族
12.

若f(x)=x3,则满足f(x)<1的x的取值范围是{#blank#}1{#/blank#} 

13.

若f(x)=x3,则满足f(x)<1的x的取值范围是{#blank#}1{#/blank#} 

14.
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15.

已知O为平面上的一个定点,A、B、C是该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动点,点P满足条件op=OB+OC2+λABABcosB+ACABCOSc,λ0,+,则动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16.

体积为1cm3的水,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如果将这些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列成长列,这列队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水分子直径约为4×10﹣10m。

17.
明朝时期,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列属于明太祖强化君权措施的是()
A.实行郡县制B.建立行省制度
C.废丞相,设锦衣卫D.设立军机处
18.

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图中甲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是(  )

19.

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图中甲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是(  )

20.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儿谣反映的历史故事是(   )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21.
清朝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推残了人才。对它的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22.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23.

已知向量a=(2,1),b=(1,﹣2),若ma+nb=(9,﹣8)(m,n∈R),则m﹣n的值为{#blank#}1{#/blank#} 

24.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清朝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藏的是(   )
A.官政院B.伊犁将军C.达赖喇嘛D.驻藏大臣
25.

将一滴体积为1mm3的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为3m2,请你估计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少?

26.
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列举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