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2题)
1.
某同学喜欢收集网络流行词,并试着编了一段历史笔记。下面就是他的“杰作”,其中有三处史实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争史。1840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开始“伤不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Hold不住”,甲午战争再次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让人“悲催”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左宗棠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反侵略反封建的榜样。
(1)错误 改正(或理由) ;
(2)错误 改正(或理由) ;
(3)错误 改正(或理由) ;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争史。1840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开始“伤不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Hold不住”,甲午战争再次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最让人“悲催”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左宗棠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反侵略反封建的榜样。
(1)错误 改正(或理由) ;
(2)错误 改正(或理由) ;
(3)错误 改正(或理由) ;
2.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秦国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改正:
⑵美国独立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改正:
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改正:
⑴秦国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改正:
⑵美国独立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改正:
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改正:
2.综合题- (共2题)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农业
科技。文件明确指出,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1)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的进步,农作物的种植推广等方面。请列举中国古代、现代在农业科技上取得的成就各一例。(4分)
材料二农村土地政策演变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不同时期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中外历史上与土地政策变化相关的具体内容。(4分)
俄国、1861年:
日本、1868年:
中国、1950年:
安徽、1978年: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3)结合相关时事政治,请你谈谈我国政府为使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分)
材料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农业
科技。文件明确指出,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1)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的进步,农作物的种植推广等方面。请列举中国古代、现代在农业科技上取得的成就各一例。(4分)
材料二农村土地政策演变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不同时期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中外历史上与土地政策变化相关的具体内容。(4分)
俄国、1861年:
日本、1868年:
中国、1950年:
安徽、1978年: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3)结合相关时事政治,请你谈谈我国政府为使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分)
4.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驱走了冬天的严寒,它预示着生命的开始。让我们一起回忆历史上的春天。
材料一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里的“春天”指什么?(2分) “一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
(2)你认为最能代表“神话般地崛起”的城市是 (2分)
材料二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
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3)1992年春天“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2分)
(4)下列历史事件可以喻为其国家发展的“春天”的有 、(2分)
材料一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里的“春天”指什么?(2分) “一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
(2)你认为最能代表“神话般地崛起”的城市是 (2分)
材料二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
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3)1992年春天“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2分)
(4)下列历史事件可以喻为其国家发展的“春天”的有 、(2分)
A.新经济政策 | B.水晶之夜 | C.罗斯福新政 | D.焚书坑儒 |
3.选择题- (共12题)
6.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下列关于明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 B.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
C.东起鸭绿江,西到阳关 |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
8.
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亲自参加谈判
③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④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亲自参加谈判
③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④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段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1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对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巳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
13.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复习的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归纳的三次科技革命知识一览表,有一处空白,请你帮助填上。应该填
名称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时代标志 |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 电力发明和广泛使用 |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
主要发明 | 珍妮机、蒸汽机 | 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 | 电子计算机、原子弹 |
新的能源 | 煤炭 | | 核能、太阳能、生物能 |
A.煤炭、电力 | B.电力、核能 | C.电力、石油 | D.石油、核能 |
14.
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使欧洲银行业受到了严重威胁。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EU领导人开始着手系统解决欧债危机。这里“EU”指的是:
A.欧洲共同体 | B.联合国 | C.欧盟 | D.世贸组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