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历史上,我国十分重视对西藏的管理。
(1)唐朝时,中央政府采取什么举措促进汉藏联系,有何意义?(5分)
(2)元朝、清朝时中央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5分)
(3)从以上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
(1)唐朝时,中央政府采取什么举措促进汉藏联系,有何意义?(5分)
(2)元朝、清朝时中央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5分)
(3)从以上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
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 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请回答:(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什么时候逐渐完善? (2分)
(2)科举考试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三,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分)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
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 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请回答:(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什么时候逐渐完善? (2分)
(2)科举考试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三,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分)
2.选择题- (共20题)
6.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赞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纸币最早出现于( )
A. 北宋前期安徽地区 B. 南宋后期山西地区
C. 北宋后期河南地区 D.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A. 北宋前期安徽地区 B. 南宋后期山西地区
C. 北宋后期河南地区 D.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7.
下列有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适合农作物生长 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①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适合农作物生长 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9.
下列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增加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
B.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 |
C.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邸店” |
D.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
19.
阅读短文并完成文后练习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4.
下列明清文化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C.汤显祖是清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
D.京剧是在徽剧、汉调基础上,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的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