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中华民族追梦之路”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2分)
(追梦)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实现梦想,掀起了哪次变法?(2分)
(3)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创办了什么企业?(2分)
(圆梦)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4)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三次斗争?(3分)
(5)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2分)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2分)
(追梦)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实现梦想,掀起了哪次变法?(2分)
(3)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创办了什么企业?(2分)
(圆梦)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4)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三次斗争?(3分)
(5)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2分)
2.
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6分)
(战争探源)
材料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战争。
材料二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1分)
(战争话史)

材料三
(2)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战争之殇)

(3)《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2分)
(战争与启示)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战争探源)
材料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战争。
材料二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1分)
(战争话史)

材料三
(2)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战争之殇)

(3)《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2分)
(战争与启示)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3.
(8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1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分)
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四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1分)这次会议决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1分)
(5)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材料一

(1) 材料一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1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分)
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四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524 | 20370 | 10230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1分)这次会议决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1分)
(5)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4.
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富强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佩里舰队到达日本

材料二
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新州使用黑人奴隶,而北方工厂主希望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的程度。经过4年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材料三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表彰这位农奴解放者的功劳。”——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及其应对措施。(4分)
(2)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战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指的是谁?他最终使俄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4分)
材料四

(4)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形势?两次危机之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4分)
(浴火重生)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材料六

(5)依据材料五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分)
(6)材料六中“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分)
材料一佩里舰队到达日本

材料二
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新州使用黑人奴隶,而北方工厂主希望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的程度。经过4年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材料三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表彰这位农奴解放者的功劳。”——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及其应对措施。(4分)
(2)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战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指的是谁?他最终使俄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4分)
材料四

(4)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形势?两次危机之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4分)
(浴火重生)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材料六

(5)依据材料五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分)
(6)材料六中“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分)
2.选择题- (共8题)
6.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8.
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排序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发生了解得更加清楚,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的完成
④美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②开国大典
③土地改革的完成
④美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①②④③ |
9.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有三次建交高峰,其中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中苏建交 |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C.中美关系的改善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10.
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来克星顿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
②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④《巴黎和约》签署,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①来克星顿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
②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④《巴黎和约》签署,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1.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
①1799-1814年的法国 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 ④1937-1945年的日本
①1799-1814年的法国 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 ④1937-1945年的日本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