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536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14

1.综合题(共1题)

1.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下图)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转折之路)
材料二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光明之路)
材料四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0课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7题)

2.
苏辙在《栾城集》中写到: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契丹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生产技术落后
D.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3.
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签订《南京条约》B.火烧圆明园
C.割占宝岛台湾D.签订《辛丑条约》
4.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5.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6.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7.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②缅怀逝者、珍爱和平 ③延续仇恨、抵制日货 ④居安思危、发奋图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题文)下图是某份报纸刊登的京师大学堂招生简况。该份报纸应该是
A.《申报》B.《民报》
C.《新青年》D.《每周评论》
9.
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了学习卡片(下图)。该学习卡片的主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伟大的历史转折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外交事业的发展
10.
如下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其中③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B.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佛教D.甲骨文、青铜器
11.
下列建筑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是
A.麦加大清真寺B.巴黎圣母院
C.洛阳白马寺D.北京故宫
12.
下列有关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B.资产阶级都在革命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C.革命最终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革命都以暴力斗争方式进行
13.
下列有关世界科技文化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牛顿的《物种起源》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表现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情歌颂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控诉了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4.
(题文)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C.提出三权分立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5.
“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奥巴马总统所说的“改变”,指的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
A.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B.开创政府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
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16.
普京总统在2015年5月9日纪念某场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在这个神圣的日子,……我们感到万分自豪,因为正是我们的父辈祖辈们粉碎摧毁了这股黑暗的势力。”“这股黑暗的势力”是指
A.法西斯主义B.恐怖主义
C.殖民主义D.分裂主义
17.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此时西欧成立了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B.联合国
C.欧共体D.欧盟
18.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2016年3月30日发表题为《日本成为“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战争的国家”》的报道称,随着日本安保法生效,日本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经成为“可以战争的国家”或最少可以“帮助同盟国战争的国家”。日本此举将会
A.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B.给亚太地区带来严重的动荡和不安
C.构建紧密的中日同盟
D.得到日本人民的广泛支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