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句容市、丹阳市中考网上阅卷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535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13

1.综合题(共3题)

1.
(题文)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
材料二但是,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早在1843年,英国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碱业法》,要求制碱行业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兰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大体在同一时期,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也陆续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请回答:
(1)“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2)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3)据材料二,英国政府注意到了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问题?政府试图以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4)分别举一例说明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军事和民用工业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2.
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法国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运动对欧洲政治革命的意义……“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
请回答:
(1)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这一思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举出一位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特征的启蒙思想家。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这一法律文献中有哪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一拿破仑的措施来说明他“顺应了欧洲文明潮流”。
(4)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3.
(题文)漫画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它能以较为抽象的形式反映历史态势,可谓以图证史。观察下列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

漫画二《胜利》

请回答:
(1)漫画一反映了某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兴衰过程,试概要说明,并为该漫画命名。
(2)举出漫画二中的“烟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贡献两例。
(3)漫画二中“雪茄+长烟嘴+烟斗”能够指二战中的哪一重大事件?
(4)对两幅漫画的历史解读,给历史学习以怎样的方法启示?

2.选择题(共22题)

4.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其对应的民族分别是
A.契丹、党项、匈奴B.党项、女真、回纥
C.契丹、党项、女真D.匈奴、回纥、吐番
5.
内阁大学士胡中藻因一首诗中写道:“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被乾隆皇帝斩首示众,理由是将“浊”字加在“清”字前面,对清朝不敬。它反映的是清朝实行
A.中央集权B.八股取士C.文字狱D.闭关锁国
6.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7.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主权D.领土主权
8.
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9.
孙中山对李大钊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国民党)帮助我。”李大钊拥有国共两个政党党员身份的时期是(  )
A.抗日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0.
“长征开始时是被迫的,而且是在极端险恶的情势下进行的: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丢了……”造成“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丢了”的原因是
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C.根据地粮食物资供应不足
D.没有进行土地革命
11.
***在《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D.商讨新中国事宜
12.
史学研究方法多样,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
13.
下表为1950年和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4.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被各方接受
C.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已经完全独立自主
15.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巧妙运用“君子和而不同”这一智慧,提出了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和平与发展”的战略
D.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
16.
关于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C.都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7.
下列文艺作品中,“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
A.《神曲》B.《奥赛罗》
C.《李尔王》D.《战争与和平》
18.
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A.1688年宫廷政变B.《权利法案》颁布C.《独立宣言》发表D.《人权宣言》制定
19.
(题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的不同之处是
A.建立的社会制度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D.旧统治的结束
20.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里的“锁链”一词指
A.封建统治阶级
B.资产阶级统治
C.殖民主义枷锁
D.贵族奴隶主的压榨
21.
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人物是
A.达尔文B.贝多芬
C.列夫托尔斯泰D.莎士比亚
22.
下图反映的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导致美国失业率达到最高点的原因是
A.世界大战的爆发
B.南北方的分裂
C.自然灾害的发生
D.经济危机的打击
23.已知实数a,b,c,d满足 {#mathml#}a2eab=2cd{#/mathml#} =1,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则(a﹣c)2+(b﹣d)2的最小值为(   )
24.已知实数a,b,c,d满足 {#mathml#}a2eab=2cd{#/mathml#} =1,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则(a﹣c)2+(b﹣d)2的最小值为(   )
25.
丘吉尔在1941年6月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这表明(  )
A.丘吉尔想以次讨好苏联
B.英国想威吓希特勒
C.英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有意联合
D.英苏之间一切矛盾均已消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