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在前3000多年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 隋炀帝写的《我梦江南好》用率真的文字表达了对江南出自肺腑的喜爱。唐中后期国家财政来源“江南,居十九”。宋代“国家根本,实仰东南”。
材料三 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
——《醒世恒言》

(1)材料一中的“渠”指什么?它的开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隋炀帝喜爱的江南在何时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写出这一时期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和一句能够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农业谚语。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什么新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 隋炀帝写的《我梦江南好》用率真的文字表达了对江南出自肺腑的喜爱。唐中后期国家财政来源“江南,居十九”。宋代“国家根本,实仰东南”。
材料三 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
——《醒世恒言》

(1)材料一中的“渠”指什么?它的开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隋炀帝喜爱的江南在何时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写出这一时期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和一句能够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农业谚语。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什么新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的文明。让我们一起展开历史的画卷,见证往日的辉煌。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都对游人开放。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国 罗兹•墨菲的《亚洲史》
材料三 他对金银铜比重的描绘和对油料出油率的统计,都运用了明确的定量概念和比重概念,采取了“穷究试验”的科学态度,撰写了一部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他”这样的科学家多出现明清之际,他们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1)材料一中的“大部分洞窟”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今年暑假小明也想去参观莫高窟,他该去哪个省?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文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举宋代科技、文化各一例说明美国学者的观点。
(3)写出材料三中的“他”和他的著作?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明清小说有何新特点?
材料一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都对游人开放。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国 罗兹•墨菲的《亚洲史》
材料三 他对金银铜比重的描绘和对油料出油率的统计,都运用了明确的定量概念和比重概念,采取了“穷究试验”的科学态度,撰写了一部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他”这样的科学家多出现明清之际,他们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1)材料一中的“大部分洞窟”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今年暑假小明也想去参观莫高窟,他该去哪个省?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文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举宋代科技、文化各一例说明美国学者的观点。
(3)写出材料三中的“他”和他的著作?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明清小说有何新特点?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真挚情感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同为一家”指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写出唐与该民族友好交往的另一个史实?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现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后来,明太祖又在地方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清政府在台湾、西藏、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同为一家”指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写出唐与该民族友好交往的另一个史实?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现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后来,明太祖又在地方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清政府在台湾、西藏、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2.选择题- (共10题)
6.
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中国,在中国居住了17年,并在元朝做官。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 |
B.接见他的中国皇帝是成吉思汗 |
C.马可波罗会说汉语和蒙古语 |
D.《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
8.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
B.由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D.它的作者被称为“医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