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519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9

1.判断题(共1题)

1.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代代人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唐太宗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戊戌变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农村实行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工业化建设,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3题)

2.
(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在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逐渐觉悟经历的发展阶段。与材料中“伦理的觉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
(题文)人口和城市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解放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解放初到1958年,人口流动规模是比较大的。
一一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4.
(题文)世界历史上涌现过许多重要人物。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世界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人出处]
但丁、华盛顿、瓦特、伏尔泰都是14一19世纪世界著名历史名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对本国乃至人类社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1)结合上图,上述历史人物属于地图标注的 地区的分別是哪两位?与这两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两次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名人影响]

(2)这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形势的演变,请你写出他们对世界格局具体影响。
拿破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鲁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人精神]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些历史名人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2分)

3.选择题(共9题)

5.
江淮大地人杰地灵。下列安徽历史名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朱元璋
②李鸿章
③戴安澜
④包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6.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一幅展板,同学们搜集了下列几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经济重心南移B.古代对外交流
C.中央集权加强D.科学技术进步
8.
小敏手中拿的是张仃先生在1948年所作的一幅漫画:《关起门来打死狗》。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几经转移:上海一>武汉一>上海一>瑞金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平。中共在延安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A.创建根据地,开辟革命新道路B.领导敌后抗战,确立新指导思想
C.领导全国解放,建立新政权D.开展国民革命,建立统一战线
10.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可参加。""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抽签民主,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世界上最早出现这一情况的地区可能是
A.印度河流域B.爱琴海地区
C.尼罗河流域D.两河流域
11.
明治维新通常作为成功改革的范本写进世界历史的教科书。下列图片反映了日本实行的改革措施是
A.义务教育,培养维新人才B.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D.文明开化,西化文化生活
12.
它发生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公开的秘密,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可耻的一页。"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开辟
C.奴隶贸易D.资产阶级革命
13.
二战后初期,西欧很快从经济破败不堪、生活十分艰难中摆脱出来,实现了西欧各国全面复兴发展。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政府加强宏观指导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科学技术的进步D.欧洲联盟成立的推动

4.填空题(共3题)

14.
(题文)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1)由西汉刘安主编的,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科学知识,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   
(2)魏晋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出现了 ,这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
(3)被喻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古代综合性科技著作是《
15.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一个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人民的爱国运动一
(2)1954年万隆会议上, (人物)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
(3)1971年,第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标志。
(4)2001年,中国加入 ,这是我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16.
(题文)大国的兴衰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历史。
(1)因其保存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辉煌,又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而封闭衰落的帝国是  
(2)19世纪中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被称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是
(3)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为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