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1)一举灭亡陈朝,结束分裂,使南北重归统一的皇帝是?结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皇帝是?
(2)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通过哪种方式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并举例说明。
(3)西藏正式称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是在元朝时期。当时,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的军政事务?
(4)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对此你有何感想?
(1)一举灭亡陈朝,结束分裂,使南北重归统一的皇帝是?结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皇帝是?
(2)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通过哪种方式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并举例说明。
(3)西藏正式称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是在元朝时期。当时,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的军政事务?
(4)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对此你有何感想?
2.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0题)
5.
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
7.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9.
你在这里看到了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以下生活场景符合实际的是:( )
A.全国居民普遍用煤作为燃料 |
B.老百姓普遍穿着棉布做的衣服 |
C.内地人普遍席地而坐 |
D.这里的市场很繁荣,晚上有夜市,早上有晓市。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