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材料一
赵匡胤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的 “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这种现状指的是?
(2)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忽必烈
(3)为此忽必烈进行了哪些改革
(4)结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赵匡胤和忽必烈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赵匡胤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的 “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这种现状指的是?
(2)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忽必烈
(3)为此忽必烈进行了哪些改革
(4)结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赵匡胤和忽必烈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2.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辽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
(2)这个盟约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
(3)材料二这句诗“靖康耻”是什么意思(简要概括事件)?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
(2)这个盟约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
(3)材料二这句诗“靖康耻”是什么意思(简要概括事件)?
2.选择题- (共12题)
5.
下列北宋发生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金 ④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宋钦宗 ⑤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
①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金 ④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宋钦宗 ⑤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
A.②①③④ ⑤ | B.①②④⑤③ | C.④③⑤②① | D.②①④③⑤ |
6.
在美丽的西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到几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来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样的感慨( )
A.文天祥宁死不屈 | B.王彦抗金 | C.秦桧谋害岳飞 | D.韩世忠抗金 |
9.
1973年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早在宋朝时期我国的水稻产量就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其主要原因是( )
A.占城稻推广 | B.农民的辛勤劳作 | C.地理环境的优越性、 | D.朝廷的大力支持 |
13.
1260年谁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燕京,改为大都。 谁就是元世祖。两处分别为 ( )
A.忽必烈,忽必烈 | B.铁木真,忽必烈 | C.铁木真,铁木真 | D.忽必烈、铁木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