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请用史实说明“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王朝为了在地理空间上整合,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请用史实说明“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材料二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些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2.
近代中国多次遭受列强入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
(4)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
(4)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新浪网报道图三、图四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新浪网报道图三、图四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4.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结合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所述史实属于哪一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增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结合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所述史实属于哪一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增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2.选择题- (共13题)
8.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中国在遭到外来侵略的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睁开双眼看世界,而一些报刊和书籍就成为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扇“窗户”。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报刊和书籍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③⑤④①② |
B.⑤③④①② |
C.⑤③①④② |
D.③⑤④②① |
10.
对联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C.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11.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12.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 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与孙家栋共事过的是( )
A.焦裕禄 | B.邓稼先 | C.袁隆平 | D.王进喜 |
15.
马克思在1862年10月发表的《北美事件》中说:“他向敌人迎面投掷过去的,永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这份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上文中的“他”是指 ( )
A.华盛顿 | B.林肯 |
C.罗伯斯庇尔 | D.克伦威尔 |
16.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
C.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 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