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中学(五四制)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8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2

1.综合题(共4题)

1.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王朝为了在地理空间上整合,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材料二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清朝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些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2.
近代中国多次遭受列强入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
(4)你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正在贯彻哪一政策?这两个举措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新浪网报道图三、图四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关于“三农”问题的哪些信息?
(4)“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幸福。综合以上问题,你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什么建议?
4.
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结合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所述史实属于哪一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增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促成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2.选择题(共14题)

5.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不包括( )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林则徐
6.
以下景点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文物古迹,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7.
(题文)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有一个重大行动,形成了东逼南京,西 迫武汉,南扼长江,俯瞰中原的战略态势。这一重大行动是指( )
A.解放军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
9.
(题文)下图是1937年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报道赫然以“百人斩,超记录”为标题。 “百人斩”的暴行发生在下列日军制造的哪次事件中(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秘密细菌战
10.
对联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1.
下图是即将发行的“荣归二十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纪念”币。该套纪念币涵盖了 “回归”“一国两制”“伟人”三大主题。其中的“伟人”是指( )
A.***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12.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 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与孙家栋共事过的是( )
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王进喜
13.
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B.
C.D.
14.
“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段材料选自( )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法典》
15.
据2017年4月18日《黄河口晚刊》报道,滨州-东营-潍坊将建滨海快速铁路。历史上铁路最早出现在( )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
16.
马克思在1862年10月发表的《北美事件》中说:“他向敌人迎面投掷过去的,永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这份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上文中的“他”是指 (  )
A.华盛顿B.林肯
C.罗伯斯庇尔D.克伦威尔
17.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18.
1943年,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说;“此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贺信中的“此役”是指( )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海战D.诺曼底登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