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83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6

1.判断题(共5题)

1.
北宋东京打破了住宅区与商业区分置的格局,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
2.
生活在隋唐之际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3.
辛弃疾的词婉约中带豪放,以完成统一大业和歌颂征战为基调。(  )
4.
《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  )
5.
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与建立明朝的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的人生经历极为相似。(  )

2.综合题(共4题)

6.
它们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哪个朝代开凿的?图二中新开的两段运河分别是什么?
(2)图二与图一相比有哪些变化?
(3)材料二中图三秦朝长城,图四明朝长城分别是为防御什么而建?图四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4)简要谈谈你对长城的看法?
7.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源于材料二中哪个朝代首创的何种制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3)根据三幅图,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
(4)如何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8.
它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它又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拟题》
(1)材料一中两句诗描述了作者的兴奋与感叹,它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2)材料二中的“焚书”和“咸阳之郊所坑者”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
9.
明朝中后期,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在传统科学领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仍有其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常年跋涉在外采集药物,搜集民间药方,常常是………………他查阅了800多种书籍,花了近30年时间,终于写成了这部不朽的药物学巨著。
材料二 该书共3卷18篇,全书文学简洁,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等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书中还配有123幅生动插图,把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这部书17世纪末传到日本,20世纪时作为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被介绍到很多国家。
材料三 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水利……等12类,基本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写成的“不朽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该书”指的是哪一本书?其作者是谁?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什么?
(3)材料三描述专著的作者是谁?为何专著?
(4)古代科学家的成功人生对你有什么启示?
(5)以上的三本书,有一部成书于江西省分宜县,作为生活在新余的你,请结合巨著为家乡的旅游业编写一句广告语。

3.选择题(共23题)

10.
下列被蒙古灭亡的政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夏  ②金   ③南宋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11.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下列统一全国的朝代人物和时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朝—嬴政,前221年B.隋朝—杨坚,589年
C.宋朝—赵匡胤,979年D.元朝—忽必烈,1279年
12.
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的是(  )
A.岳飞B.韩世忠C.文天祥D.戚继光
13.
南宋都城临安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
A.河南开封B.浙江杭州C.江苏南京D.陕西西安
14.
下列历史人物通过改变或兵变登上皇位的是(  )
①李世民   ②赵匡胤   ③赵构   ④朱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时期,成都地区;B.南宋时期,临安地区;
C.元朝时期,大都地区;D.明朝时期,刘家港地区;
16.
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他有关的(   )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创制了蒙古文字; 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
下列制度属于成吉思汗创立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千户制D.行省制度
18.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在西藏地方设置宣慰使司,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19.
元朝的开国皇帝,元世祖是谁?(  )
A.铁木真B.窝阔台C.蒙哥D.忽必烈
20.
在元朝的广阔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新民族是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傣族
21.
小林看到一位人物的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文中的“他”是(  )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
22.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为《窦娥冤》的一位是(  )
A.王实甫B.关汉卿C.白朴D.马致远
23.
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中说“周舶来往,惟以...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攸关”他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重要性(  )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24.
火药和火器传到阿拉伯和欧洲是在(  )
A.11—12世纪B.13—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
25.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世界文化遗产评价说:“她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她以园林景观和.....9000多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该世界文化遗产指的是(  )
A.都江堰B.颐和园C.长城D.故宫
26.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  )
A.皇帝很少过问政事,宦官魏忠贤专权;B.土地高度集中;
C.财政匮乏,政府不断加派田赋;D.陕北地区连年灾荒。
27.
“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描述的是老百姓对“闯王”的欢迎、支持,明朝百姓要“开了城门迎闯王”的原因是(  )
①提出了“均田免粮”和“平买平卖”的口号;
②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饥民;
③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交战;
④“闯王”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8.
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并平定我国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B.文天祥C.郑成功D.戚继光
29.
先在应天称帝后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  )
A.黄巢B.刘福通C.朱元璋D.李自成
30.
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营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A.内阁B.六部C.布政使司D.锦衣卫
31.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炫耀明朝国力B.开拓殖民地
C.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D.发展对外贸易
32.
郑和远航被誉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到达最远的地方是(  )
A.西域B.爪哇C.苏门答腊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