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8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综合题(共3题)

1.
识读历史纪年表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列“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回答问题。

(1)回忆a、d两朝的史事,比较二者有何明显的异同之处?
(2)b朝曾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c朝的建立者是谁?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该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4)e、f两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销往各国,载回东南亚地区的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供皇室贵族享有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事宜?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材料四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联系和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四  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的社会发展和汉藏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西藏由哪一中央行政机构直接统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4)材料四描述了哪些历史事件?后来,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16题)

4.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6.
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所属民族为( )
A.鲜卑族、女真族B.蒙古族、满族C.契丹族、党项族D.匈奴族、藏族
7.
元朝戏剧空前繁荣,出现了元曲。下列关于元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B.依据乐谱要求有词牌格式
C.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D.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8.
《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火药B.印刷术
C.造纸术D.指南针
9.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D.郑和七下西洋
10.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11.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12.
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设立“厂卫”机构 
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④设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
这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桑蚕、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该科技巨著是(  )
A.《红楼梦》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14.
一位外国人曾经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在长城修筑史上,哪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 )
A.秦朝B.隋朝C.元朝D.明朝
15.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6.
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到哪位皇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
A.皇太极B.顺治帝C.康熙帝D.乾隆帝
17.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B.军机处C.中书省D.六部
18.
如下图是我国某一剧种的脸谱。该剧种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与此脸谱相符的剧种是(  )
A.越剧B.昆剧C.京剧D.黄梅戏
19.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