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古代史的主体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清政府的办事衙门
材料二


图一南疆回部叛乱 图二
(1)材料一区映的是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为加强对该地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哪一官职?
(2)针对材料二中图一的问题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之后为加强对该地的管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一、二的内容反映了该时期怎样的阶段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古代史的主体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清政府的办事衙门
材料二


图一南疆回部叛乱 图二
(1)材料一区映的是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为加强对该地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哪一官职?
(2)针对材料二中图一的问题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之后为加强对该地的管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一、二的内容反映了该时期怎样的阶段特征?
2.综合题- (共2题)
3.
(2016·山东东营·26)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大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据材料三,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大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据材料三,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4.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选择题- (共16题)
5.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6.
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这直接能说明澶渊之盟( )
A.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 B.加强了北宋的边境防御 |
C.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 | D.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
7.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②①④③ | D.④③②① |
8.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 B.强干弱枝 | C.重内轻外 | D.冗官冗费 |
10.
(2016·四川内江·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
B.宋代手工业进步 |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11.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
B.火药的使用 |
C.指南针的发明 |
D.活字印刷术 |
12.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 B.李清照 | C.关汉卿 | D.辛弃疾 |
17.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 天人合一 B. 皇权至上 C. 皇位世袭 D. 天人感应
A. 天人合一 B. 皇权至上 C. 皇位世袭 D. 天人感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