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2.综合题- (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3.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特别是制瓷业兴旺:主要名窑有_______、_______和哥窑。
③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地区。
(3)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特别是制瓷业兴旺:主要名窑有_______、_______和哥窑。
③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地区。
(3)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选择题- (共4题)
4.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5.
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向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