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历史(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801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8/3

1.综合题(共1题)

1.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1913年,亨利•福特进一步发展了制造技术……福特的设计是,一个载着零部件的传送带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上以一定的速度经过工人。每个工人在传送带旁边的固定位置上从事特定的工作,这样,每93分钟即可装配出一个汽车底盘,而从前需要728分钟……在20世纪早期,世界上一半的汽车是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随着生产的提高,汽车价格急转直下,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也能够买得起汽车了。
——(摘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分析:
(1)情境中亨利•福特发展的“制造技术”是什么?它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2)根据情境概括“福特的设计”带来的影响。福特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12题)

2.
疆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中国古代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
3.
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4.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
C.陈独秀D.蔡元培
5.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 A
B. B
C. C
D. D
6.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7.
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 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9.
“城邦公职人员由抽签方式选出,每个公民都有同等机会出任城邦公职,行驶作为城邦主人的职权。”材料中这一现象出现在()
A. 古巴比伦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希腊
D. 古代罗马
10.
某史书记载:“由会议通过的《市政法案》,尽管威廉三世'厌恶至极',最后仍然予以批准,因为不然的话,议会将拒绝通过拨款案。”该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献内容相符合(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奴宣言》
11.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资产阶级革命B.技术革新
C.殖民扩张D.思想解放
12.
麦克莱恩在《日本史》“明治维新”一章中引用如图,用以说明(   )
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文明开化D.富国强兵
13.
如图为1932年美国完全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重示意图。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缩减农业产量
C.减少政府投资
D.兴办公共工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