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外交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胸怀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聘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为他在平城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材料二 明朝时,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出船队远航。船队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珍玩贵器这些不紧要的东西),悉听而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位名僧是谁?试据材料概括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
(2)材料二中这位率船队远航的杰出人物是谁?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
(3)材料三是哪位民族英雄对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发出的通牒?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我”确认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4)对比上述材料,说说自唐朝到明清,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聘请,率弟子、工匠等,前后5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政府为他在平城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材料二 明朝时,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出船队远航。船队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珍玩贵器这些不紧要的东西),悉听而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位名僧是谁?试据材料概括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
(2)材料二中这位率船队远航的杰出人物是谁?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
(3)材料三是哪位民族英雄对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发出的通牒?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我”确认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4)对比上述材料,说说自唐朝到明清,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图1、图2方框中A、B所表示王朝的名称。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中A政权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A政权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A政权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史实一例。
(3)试举两例说明B政权时期是怎样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西北边疆的?
(4)B政权时期最早在台湾设置的管辖机构是什么?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今天应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材料一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图1、图2方框中A、B所表示王朝的名称。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中A政权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A政权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A政权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史实一例。
(3)试举两例说明B政权时期是怎样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西北边疆的?
(4)B政权时期最早在台湾设置的管辖机构是什么?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今天应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2.选择题- (共15题)
3.
下列关于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横跋扈,但轻视军队 |
B.文臣统兵,军队战斗力削弱 |
C.使宋代读书风气浓厚,社会文化素养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
D.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
5.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 西周 B. 汉 C. 唐朝 D. 北宋
A. 西周 B. 汉 C. 唐朝 D. 北宋
9.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鲁智深曾逛到东京某个地方,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他到的这地方应该是当时的( )
A.专营商业的“市” | B.食客盈门的酒楼 |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 D.好汉比武的擂台 |
10.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不包含( )
A.指南针 | B.造船技术 | C.印刷术 | D.火药 |
11.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某旅行社组织游客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及旅游。那么他们最远应该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 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
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 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