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辩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晚,大军哗变,将士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问题一:材料一中描述的显德七年发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随后的“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的作用?
问题三:材料三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请分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原因?
问题四: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问题一:材料一中描述的显德七年发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随后的“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的作用?
问题三:材料三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请分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原因?
问题四: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如何?
2.选择题- (共16题)
6.
《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谁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铁木真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铁木真
7.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钱、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段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作用( )
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 B.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
C.收地方的财赋归中央 | D.分知州的权力 |
9.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
B.国家的统一 |
C.民族政权的繁荣 |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
13.
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B.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 |
C.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 |
D.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