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78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1

1.综合题(共1题)

1.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辩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晚,大军哗变,将士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问题一:材料一中描述的显德七年发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随后的“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的作用?
问题三:材料三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请分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原因?
问题四: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如何?

2.选择题(共16题)

2.
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宋金和议
B.宋辽和议
C.宋夏和议
D.金灭辽
3.
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
A.进士科的创立B.殿试制度C.大幅度增加了名额D.采取考试的方式
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的著名诗句,描写的是南宋抗金的情景。金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
A.蒙古族B.女真族C.党项族D.契丹族
5.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直把杭州作汴州指的是(    )
A.檀渊之盟B.靖康之耻C.南宋偏安江南D.岳飞收复失地
6.
《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谁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铁木真
7.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钱、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段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作用( )
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B.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C.收地方的财赋归中央D.分知州的权力
8.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指的是哪位君主?(   )
A.隋文帝B.宋太宗C.宋太祖D.宋真宗
9.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0.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问题是?(   )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D.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11.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河北曲阳 B. 福建泉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12.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 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13.
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
C.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
D.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14.
下列属于元世祖的功绩是( )
A.统一蒙古各部B.创立了蒙古文字
C.统一女真各部D.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15.
哪一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A.西域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察合台汗国
16.
根据下面的古代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推断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建制是(  )
A.郡、县
B.郡国并行制
C.路、州、县
D.行省、路、府、州、县
17.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 )
A.地理研究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D.航海辨别方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