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枣庄市中考仿真演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77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    
材料一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 在这“一幅画”的作者笔下,“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去自由,城墙多后失修”。 
材料四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其都城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省?(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当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从材料四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5)你认为“朝代粉”应恪守什么样的底线?
2.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提及的清朝驻藏机构是哪位皇帝创设的?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2)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   
材料三  1861年2月4日,美国南部诸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政权,定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3月1日,又通过了永久宪法.   
﹣﹣据李龙、魏腊云《<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反脱离联邦法>的比较研究》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此,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3.
科技革命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图4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C919
(1)材料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3和图4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反映了该成果的用途?
材料二

图5列宁格勒原子能发电站图 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指出哪次科技革命中诞生了材料二所示的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认识。

2.选择题(共14题)

4.
(2016·四川成都·5)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各朝代疆域图中均在地图右下角进行标识。以下有关该地区的地图,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
A.B.
C.D.
5.
《奔赴索马里》歌中唱到:“中华勇士,铁血男儿,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这里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航海家——郑和。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A.波斯湾沿岸
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半岛
D.阿拉伯半岛和红海沿岸
6.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邓世昌抗击日军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7.
《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日本同意了我国的主张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C.会议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8.
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做。”这里,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9.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D.提倡实业救国
10.
“中华老字号”胡玉美酱园厂在安徽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改造后改名“公私合营安庆酱园厂”。该属名大约在20世纪(   )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11.
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我国开始进入这一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
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
A.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13.
“l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这次“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14.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
15.
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问世,里面几乎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毛动物的报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工业革命
16.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凡尔赛和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华沙条约》
17.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生中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拯救和平,准备第三次去德国同希特勒谈判。那天,他正在国会演讲,德国回电了,声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同意与张伯伦在慕尼黑举行一次会议。“英国国会在哪一瞬间失去了控制……国会议员们跳将起来,喊叫着,拍着手,大厅里响彻了欢笑声。”这个历史细节说明()
A.张伯伦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法西斯政权
B.张伯伦与希特勒是传统的盟友
C.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奉行绥靖政策
D.英国在张伯伦领导之下最终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3.填空题(共1题)

18.
戊戌变法运动时期,成都地区出现的第一家报刊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