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六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7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0

1.综合题(共5题)

1.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都城或国家(朝代)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宋的都城:东京
B.建都上京的朝代(国家):辽(契丹)
C.西夏的都城:兴庆
2.
(1) 唐朝时西藏被称为什么?
(2)唐朝时统—藏族各部,建立“西藏政权”的是谁?大唐的哪位公主嫁与他?
(3)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哪个朝代?其管理西藏军政要务的机构是什么?
(4)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朝雍正时期设置哪一机构管理西藏?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设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⑵这-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主要事迹。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3)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一重大发明,它是什么?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具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⑸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
(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7世纪,哪个殖民者霸占了我们的宝岛台湾?
(2) 清朝在1684年设置了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5.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中国涌现了许多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位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并写出他们的事迹。

2.选择题(共5题)

6.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7.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8.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
C.努尔哈赤D.阿保机
9.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10.
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 罗马人 B. 印度人 C. 日本人 D. 阿拉伯人

3.填空题(共1题)

11.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红海沿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