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面材料: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中国的商船从一些沿海城市出发,频繁出没于海外国家间,担当了一些货物的进口任务,同时也将中国的货物向海外广泛传输,这些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
(1)宋朝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哪些?(答出1个即可)
(2)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我国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答出1点即可)
(3)商人出海贸易当然是为了谋求利润。想象一下,他们去国外的途中,船上很可能装载哪些货物?(答出2点)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中国的商船从一些沿海城市出发,频繁出没于海外国家间,担当了一些货物的进口任务,同时也将中国的货物向海外广泛传输,这些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
(1)宋朝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哪些?(答出1个即可)
(2)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我国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答出1点即可)
(3)商人出海贸易当然是为了谋求利润。想象一下,他们去国外的途中,船上很可能装载哪些货物?(答出2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稻;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宋史》(此处是两宋而不是南朝宋)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两宋时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江南地区经济变化的原因对我们振兴家乡经济有什么启示?(答出2点)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稻;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宋史》(此处是两宋而不是南朝宋)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两宋时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江南地区经济变化的原因对我们振兴家乡经济有什么启示?(答出2点)
3.
阅读材料:
材料一: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太阳),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司南”是何时发明的?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你看出了指南针有何发展变化趋势?
(3)指南针是经什么人之手传入欧洲的?为后来欧洲哪一个重大事件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一: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太阳),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司南”是何时发明的?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你看出了指南针有何发展变化趋势?
(3)指南针是经什么人之手传入欧洲的?为后来欧洲哪一个重大事件提供了重要条件?
2.选择题- (共9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