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识史】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繁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唐朝疆域,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唐朝政府是如何处理与A地区民族的关系的?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请你画两幅北宋、南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简图。
材料三:

(3)上图中元政府针对A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有何意义?
材料四: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写出中国近代以前清朝政府对A地区加强管辖的措施,列举一项即可。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繁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唐朝疆域,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唐朝政府是如何处理与A地区民族的关系的?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请你画两幅北宋、南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简图。
材料三:

(3)上图中元政府针对A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有何意义?
材料四: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写出中国近代以前清朝政府对A地区加强管辖的措施,列举一项即可。
2.
伟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普通人不能做出的伟大业绩。这些业绩对当时或者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都是有益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较多.
——《汴河怀古》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
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摘自《元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河”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在他的统治措施中哪些体现了这些思想?
(3)根据材料三,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
(4)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一位伟人.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较多.
——《汴河怀古》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
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摘自《元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河”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在他的统治措施中哪些体现了这些思想?
(3)根据材料三,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
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
3.
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写出唐朝时沿丝绸之路西行去天竺求佛法的人物?
材料三
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
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4)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海上活动性质有何不同。
材料五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来自3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5日电
(6)依据材料五和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写出唐朝时沿丝绸之路西行去天竺求佛法的人物?
材料三
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
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4)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海上活动性质有何不同。
材料五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来自3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5日电
(6)依据材料五和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7题)
4.
《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谁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铁木真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铁木真
5.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钱、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段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作用( )
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 B.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
C.收地方的财赋归中央 | D.分知州的权力 |
7.
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9.
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正朝着“无现金社会”迈进,即移动和电子支付方式逐渐取代人们熟悉的纸币现金,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逐步取消了大面额纸币。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南宋临安 | B.北宋开封 | C.北宋四川 | D.唐代洛阳 |
12.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 B.秦隋元 |
C.秦元明 | D.隋元明 |
13.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 B.李清照 | C.关汉卿 | D.辛弃疾 |
15.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成就?(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 C.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
16.
2017鸡年来临,回看中国古典名著都不乏写鸡的情节。如一部名著的第七十六回:妙玉为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续联,其中一联曰“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这部名著是( )
A.《窦娥冤》 | B.《三国演义》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
18.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下列诗句中,描述他收复台湾壮举的是( )
A.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
19.
下图是苏州枫桥铁岭关的一张照片。铁岭关建于1557年,关上楼阁的匾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当时地方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 | B.军民抗日 |
C.郑成功抗清 | D.戚继光抗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