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邓州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6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9/30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稳,则数郡忘机。
—《宋书》
材料二

材料三清代前期文献记载:(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能(cuo,意为盐)商典库数十处,于桔万舶之所归,货宝珍奇之所聚。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推动了宋代都市生活与文化的繁荣,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3)材料三是康乾盛世是的一个缩影,这是哪一经济领域的繁荣景象?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进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架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盖历世班禅额尔德尼,皆倾心内向,焊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今班牌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全册,用示荣袭,以期继续发扬受国爱教之历史传统,广结善缘,以利西藏发展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公元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2)西藏自哪个朝代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开始于哪个朝代?
(3)结合两个材料,你认为那些做法和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二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成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三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回答:
(1)材料一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为这一新飞跃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
(2)根据材料三,除材料一中的成就外,还有哪些发明可以说明“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至少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这一状况与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的哪些措施有关?
4.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弧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在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视取历史的真渐,启迪人生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亲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般巨舰,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2)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4题)

5.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践扈弊端的重现
B.造成轻视军事建设的后果
C.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6.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7.
北宋时开封有个相国寺,每逢庙会热闹非凡,假如你在元宵节那天穿越到这里,你会看到(  )
①许多达官贵人乘轿子到这里
②有皇家乐队在大殿前演奏,供众人观赏
③集市上有傀儡戏、舞剑、杂耍等各类表演
④有许多卖丝织品、珠宝以及古玩、字画和书籍的生意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下图是一幅山东区划图,据图判断,当时我国对地方管理实行的制度是( )
A.郡县制B.郡国制C.州县制D.行省制
9.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却被奸臣秦桧等诬告而惨遭杀害。小明深有感触地说:“岳飞比窦娥还冤!”“窦娥”这一角色出自(  )
A.唐诗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
10.一个圆锥体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相差50立方厘米,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blank#}1{#/blank#}立方厘米.
11.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趋于缓和
C.皇权日益加强D.相权暂时居于下风
12.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13.
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朝设置管理机构为()
A.北庭都护府B.宣政院C.西域都护府D.伊犁将军
14.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绝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明长城的起止点应是()
A.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B.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C. 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
D. 东起鸭绿江,西到陇西
15.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16.
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帝国中兴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D.政权并立
17.
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B.十三陵C.长城D.颐和园
18.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清早,我到公圆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陈清香。

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拂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战在阳光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