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例如,唐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止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广泛应用于军事;唐代诗歌繁荣,其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宋代词人苏轼和李清照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元杂居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为《窦娥冤》;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代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明清时期小说广泛流传,其中《水浒传》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④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⑤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④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⑤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
(14分)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了白头仍未中进士。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1分)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3分)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何作用?(2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造成了何种影响?(2分)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2分)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1分)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3分)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何作用?(2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明朝时的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造成了何种影响?(2分)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2分)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
(14分)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2分)
(2)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精神?(2分)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3分)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等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2分)
(2)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精神?(2分)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3分)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2.选择题- (共14题)
6.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9.
对澶渊之盟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使辽兵安全脱险
②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
③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①使辽兵安全脱险
②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
③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