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共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的辉煌成果是什么?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为什么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从对共产党人参加以上革命历程的了解中,你看到了共产党人身上具有一种什么精神?
(1)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共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的辉煌成果是什么?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为什么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从对共产党人参加以上革命历程的了解中,你看到了共产党人身上具有一种什么精神?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划过”、1921年,“中国迎来曙光”的分别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的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分别取得哪两个著名战役的胜利?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划过”、1921年,“中国迎来曙光”的分别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的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分别取得哪两个著名战役的胜利?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各举一例使欧美等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革命或改革名称。
(2)各举一例两次工业革命中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发明成果及发明家。
(3)从上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各举一例使欧美等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革命或改革名称。
(2)各举一例两次工业革命中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发明成果及发明家。
(3)从上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33题)
4.
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重现,宋太祖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控制军队,下列不属于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 B.亲自统帅军队 |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
6.
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歇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7.
“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条约中割大片领土给列强,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上述文字中表述错误的是
A.时间 |
B.战争 |
C.条约内容 |
D.条约影响 |
8.
圈画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根据小明同学圈画的“起山东”“扶清灭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等关键词判断他所学习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太平天国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11.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2.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
14.
许多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他( )
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D.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18.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学子们喊出的时代强音是( )
A.反对议和,维新变法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20.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B.五四运动发挥先锋作用的是工人阶级 |
C.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
25.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l4一l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提倡人文主义 |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
26.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 B.英国“光荣革命” |
C.日本明治维新 | D.俄国农奴制改革 |
28.
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拿破仑夺权--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
B.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
C.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是英国成为强国的条件之一 |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32.
如下图所示,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开始出现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开始出现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34.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


A.恢复工业生产 | B.缓解就业压力 |
C.兴办公共工程 | D.推广科技成果 |
35.
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这一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 B.日本战败即将宣布投降 |
C.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 | D.“二战”发生重大转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