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456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节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把传统政治转化为民主政治。法国则是在革命和复辟的反复中、共和与君主的交替中,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艰难地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尽管从政体形式,机构设置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制度本质上却极具相似点,这也暗合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古老的西方谚语。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材料三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础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两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不同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实现政治制度“有衡”而采取的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福斯特·杜勒斯(1954年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尼克松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国初的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中国愿与苏联结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共23题)

3.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人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
A. 全体雅典人民
B.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C. 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
D. 雅典贵族
4.
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利益漠不关心,不允许哲人和学者遁入山野,必须参加公民大会,不允许公民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同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受到惩罚。据此可见,古代雅典
A. 重视民主平等 B. 必须人人参政
C. 强调法律至上 D. 公民缺乏个人自由
5.
《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6.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A.立法权被贵族所垄断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7.
“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材料中的“其”指
A.英国的“光荣革命”
B.美国的联邦政府
C.法国的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8.
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的平台。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
A.联邦体制B.帝国议会C.联邦议会D.国家元首
9.
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指
A.徐州会战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0.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
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11.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建立军事基地
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12.
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4.
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B.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
C.1856年太平军定都天京D.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5.
2016年1月,经考古专家鉴定.之前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它可直接用于研究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晚清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八国联军
17.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7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按——1949年间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19.
1938年7月,国民政府组建“国民参政会”,吸收中共及其他各种政治见解的党派参加,并庄严宣誓,所有中国人,无论其党派、宗教、信仰和职业,皆有支援抗战之责任。”“国民参政会”的建立,主要目的是
A.笼络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
B.实现孙中山建立民主宪政的主张
C.缓和国内人民的不满情绪
D.团结国内一切抗日力量共赴国难
20.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废止美、英两国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为废除美、英在华特权进行不懈抗争
B.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不利于美、英两国的变化
C.中国坚持抗战维护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利益
D.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导致美、英对华政策的转变
21.
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四月提纲
22.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该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23.
以下是对某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报道……(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 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筹备建立新中国
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商讨颁布新宪法
D.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24.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与上述材料有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经互会的成立
25.
(题文)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