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55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3

1.综合题(共1题)

1.
材料题
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掠夺所获也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双方决定议和,并达成协议。
(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谁?他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到哪里督战?
(2)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一协议的签订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西夏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夏为什么在战争屡屡获胜的情况下与北宋议和。
(4)材料二中“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协议”与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个协议?

2.选择题(共10题)

2.
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3.
在某一历史情景剧中,王小华同学扮演的是力劝宋朝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宰相,他扮演的历史人物应是(  )
A.寇准B.包拯C.岳飞D.韩世忠
4.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耶律阿保机B.耶律大石C.耶律楚材D.阿骨打
5.
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6.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吐蕃——藏族——松赞干布B.辽——契丹——耶律阿保机
C.西夏——党项——完颜阿骨打D.北魏——鲜卑——孝文帝
7.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老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的实力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8.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
A.鼓励垦荒B.订立官职C.创制文字D.制定法律
9.
辽、西夏分别属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 )
A.党项、匈奴B.汉族、回族C.回族、女真D.契丹、党项
10.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议和,使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材料描述的是(  )
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宋金议和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向游牧民族交纳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