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54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4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2.选择题(共10题)

2.
北宋的建立时间是(    )
A.960年B.936年C.959年D.965年
3.
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B.洛阳
C.开封D.北京
4.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
5.
下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
6.
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
7.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C.藩镇混战割据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8.
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
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   
②设置副宰相    
③知州三年一换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下列对这一国策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B.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C.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D.不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10.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11.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转运使B.通判C.知州D.宰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