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8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幸运”、“草根”、“海潮”都属于名词。
B.短语“天宫一号”“物价上涨”“参加考试”与“穿越沙漠”的结构相同。
C.“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战胜了法典、教条。”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2.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畅的话,正确排序的一项是(    )
①热爱课外阅读吧,走进那一片天地,愿你乐而忘返。
②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
③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力,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④我们要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
⑤阅读课外名著,别忘了品味文章的语言。
A.①②④③⑤B.⑤②④③①C.①②③⑤④D.⑤④②③①
4.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位老师是寿镜吾先生。他博学多才,治学严格,给了鲁迅许多有益的影响。
B.给人物设计绰号是《水浒传》的一大特色。如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轰天雷凌振、霹雳火秦明;连三位女将也有绰号: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孙二娘、母夜叉顾大嫂。
C.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施耐庵的《西游记》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章回小说回目(每一回的题目)的特点。回目对仗工整,概括提示本章内容,如: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2.句子默写(共1题)

5.
古诗词名句填写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钧《望江南》)
2、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3、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
4、《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之情的词句是_____ ___,_ _________。
5、由王维《使至寒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武陵春》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7、《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的诗句是  

8、一个国家都要不断学习,学别国的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来提升自己。《诗经》中早就有“他山之石,   ”之说。

3.对比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长跪而之(道歉)B.天下缟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矣(多次)D.魏急则且割地而齐楚(相约)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灭韩亡魏魏急则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窃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于此大王之救不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以为秦之强足以为
【小题3】(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小题5】(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
【小题6】《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甲)
(乙)

4.语言表达(共1题)

7.
请根据语言环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得体、连贯的话来。
近日,初中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
对于这条消息,某校九(8)班学生也议论纷纷,不知真假。因此,同学们推荐作为语文课代表的你去问问语文王老师,见到王老师,你说:
王老师说:“这纯属于谣传!《背影》中的父亲爬月台买橘子违反了今天的交通规则,所以不能作为中学课文,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尺度,删不删和违反交通规则是两码事。只不过是有些教材将这篇课文调至八年级而已,根本不存在被删除的可能。”
得到王老师的肯定回答之后,你立刻向班里的同学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对比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