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称的“二敌”指什么?
(2)“二敌”在哪些方面仿效了“中国”(中原王朝)?
(3)他们为什么要仿效中原王朝?他们仿效中原王朝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辽)与朝廷”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
(5)你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称的“二敌”指什么?
(2)“二敌”在哪些方面仿效了“中国”(中原王朝)?
(3)他们为什么要仿效中原王朝?他们仿效中原王朝对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辽)与朝廷”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
(5)你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2.选择题- (共10题)
4.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5.
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B.礼乐文明的确立 |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 D.农牧文化的交融 |
8.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澶渊之盟前 |
B.澶渊之盟后 |
C.宋金和议前 |
D.宋金和议后 |
3.填空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