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展》课堂达标训练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29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6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泉州位于福建晋江下游的入海口,有优良的港湾,自南朝以来就是外贸港口。晚唐五代以来,因环城遍植刺桐,遂于刺桐港闻名于世。1087年,北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泉州以刺桐闻名于世界是在哪一时期?
材料二:泉州作为东海航路和南海航路交汇点上重要贸易港的地位日益显现。南宋以后,由于宋朝政府的南迁,泉州既没有在宋金战争中遭到破坏,又有了接近政治中心的有利条件,兼之南方经济的高度发展,到南宋中晚期,各种综合因素使泉州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的贸易额已超过广州, “以蕃舶为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外贸大港。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泉州港的对外贸易额超过广州是在哪一时期?
(3) 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外贸大港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东南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
(3)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这些货币用同色织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①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什么?
②这些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③这些货币的出现有何重要的意义?
④从材料中你知道早期的货币是如何防伪的吗?今天伪币盛行,你有什么好的措施来防止伪钞吗?)

2.选择题(共13题)

4.
查理先生对中国的瓷器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你应建议他去访问(  )
A.洛阳B.景德镇C.西安D.绍兴
5.
无论是在“吴蜀时期”还是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都得以开发,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江南气候温暖湿润B.江南土地肥沃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人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6.
两宋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盐运司B.海关C.市舶司D.布政司
7.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
A.天津和上海B.开封和杭州
C.广州和泉州D.厦门和宁波
8.
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  )
A.玉米B.占城稻C.马铃薯D.花生
9.
如下图是小林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诗)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1.
(题文)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
C.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
13.
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A.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
C.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14.
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
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
15.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如下图)出现在
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6.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政治统治开明
C. 城市经济活跃 D. 民族融合加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