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堂练习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23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宋代的娱乐,听完故事,可以了解到宋朝人想听说书、看杂技可以去________。
(2)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3组诗歌,请你填上诗歌对应的节日名称。
(3)从以上的活动,可以得出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是:________。
2.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参与完成。
步骤一 文化典籍
(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写出相应的名称。

名称:图一:________ 图二代表作:_______
步骤二 作品欣赏
材料一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材料三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体载。
(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步骤三 感悟历史
(5)通过学习,请你谈谈宋元文化的历史地位。

2.选择题(共9题)

3.
(2015·深圳学业考)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
A.诗B.词
C.曲D.小说
4.
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的著名大都市的是(  )
A.北宋的开封B.南宋的临安C.元朝的大都D.西夏的兴庆
5.
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6.
下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肆内说书图》,图的右边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关于“瓦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出现在宋代繁华都城
B.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
C.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D.市民买卖交易的店铺
7.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个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在北宋是
A. 专供演出的圈子
B. 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 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8.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隋朝
C.唐朝D.宋朝
9.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0.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11.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A.《窦娥冤》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定军山》D.《念奴娇·赤壁怀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