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指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的史实。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指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的史实。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四:“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
请回答:
(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时期和地点?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
(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5)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一: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四:“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
请回答:
(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时期和地点?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
(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5)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3.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和“机户”各指的是什么?
(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说明你的理由。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和“机户”各指的是什么?
(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说明你的理由。

2.选择题- (共11题)
5.
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明朝政治腐败 |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 |
7.
某同学在自学“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②该政策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该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
④该政策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②该政策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该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
④该政策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9.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 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11.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 ||
表现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 | |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 ||
目的 | 维护清王朝统治 | |
影响 |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A.社会风貌 | B.君权强化 | C.民族关系 | D.闭关锁国 |
13.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