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016中考题分解:第9课_宋代经济的展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20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7

1.综合题(共7题)

1.
(2016·山东青岛·41)阅读下列材料:
21世纪是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深深感到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三 东省(山东省)形势,以威海、胶州为要口,于海军屯泊尤宜。乃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而德因教案,曾以大队铁舰夺踞胶州湾,辟商埠,开铁路,浸窥腹地。东省海防,遂无所藉手(借助,凭借)云。
——《清史稿》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海军官兵在海上维权、战备巡逻、练兵备战等军事实践中,敢于斗争、实战练兵,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60多年来,海军官兵始终牢记建设强大海军的神圣使命,从白手起家到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人民海军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2)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郑和远航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目的有什么不同?再请分析中国“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原因。
(3)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哪一支中国海军“毁于日本”?“东省海防,遂无所藉手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概括新时期我国海军建设的特。
(5)海洋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国应该怎样做?请亮出你的观点。
2.
材料解析题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四: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读图1、读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3)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的繁华,请举出一个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5)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3.
(2016·湖北黄冈·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作品
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
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宋朝时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到。……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怎样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
(2016·天津市·26)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请列出这一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或大都市的名称。
(2)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谈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如下图所示通商口岸是在哪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00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体现了我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
(2016·山东潍坊·26)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1875年4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年过6旬、体弱多病的他,日理万机,殚精竭虑,甚至带棺出战,表达了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被时人誉为“一代名臣”。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论共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左宗棠的字)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左宗棠。
材料四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这是20世纪早起著名诗人闻一多的困惑——谁是中国人?
——摘编自《中国文化导读》
(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摘编自人民网(2016年4月25日)
材料二 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6年4月25日)
(1)根据材料写出这艘“商船”原定的航行路线。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
(2)结合图片与相关内容,指出这艘沉船的出土文物主要是什么物品。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之一。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3)材料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这条航线的开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7.
海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经略海洋——中国篇)
材料一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1874年《江苏巡抚吴元柄奏议》
(2)早在1684年,康熙帝为巩固东南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与材料二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洋务派是如何做的?
(角逐海洋——世界篇)
材料三

(3)写出促使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关键战役的名称。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推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和谐海洋启示篇)
材料四海纳百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之一,体现了包容并蓄的美德,……构建“和谐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
——人民网
(4)综合以上探究,请你就如何构建和谐海洋提一条建议。

2.选择题(共30题)

8.
(2016·福建泉州·4)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
B.瓦舍
C.司农司
D.宣政院
9.
(2016·福建南安·2)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蕃市
B.蕃学
C.市舶司
D.蕃坊
10.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不属于宋代完成南移史实的是
A.太湖流域的苏州、扬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B.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C.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D.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11.
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
12.
(2016·江苏宿迁·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成于(  )
A.唐朝
B.两宋
C.元朝
D.明朝
1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  )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4.
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
15.
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16.
(2016·四川自贡·3)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7.
(2016·湖北孝感·4)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
A.B.C.D.
18.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银票
B.法币
C.交子
D.会子
19.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的(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20.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21.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2.
(2016·湖南郴州·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随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3.
(2016·山东滨州·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纸币“交子”的出现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筒车的广泛应用
24.
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5.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
26.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27.
(2016·湖南永州·3)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据上表可知(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28.
(2016·四川泸州·11)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概括了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诸侯并立争霸
B.经济重心南移
C.统一国家建立
D.盛世潜伏危机
2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经济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B.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30.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 “扬一益二” B. “苏湖熟,天下足” C. “无徽不成商    D. “湖广熟,天下足”
31.
(2016·四川内江·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32.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7.
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