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8届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18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_____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是怎样强化皇权的?

(4)为了监视臣民,他设立了什么机构?明成祖时期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历史文物“锦衣卫印”。

材料二: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什么机构?除了给皇帝贴身保护外,还承担什么任务?
(2)材料二是明朝哪位皇帝采取的做法?其目的和材料一中锦衣卫的设置有何相同之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选择题(共13题)

3.
下列有关“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州是明代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B.南京是明清著名的冶铁中心
C.松江是明清著名的农业中心D.景德镇是明清著名的制瓷中心
4.
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应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5.
文物是历史派往今天的使者,它承载着古代的信息向我们走来。下列文物(模型)中最能反映明清专制集权内容的是(  )
A.三彩骆驼俑B.筒车模型
C.锦衣卫印D.郑和钟
6.
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7.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文中的“内授”是指(  )
A.宰相的意见B.皇帝的命令
C.内阁首辅的主张D.翰林大学士的批答
8.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9.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B.元世祖
C.明成祖D.明太祖
10.
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  )
A.B.
C.D.
11.
如下图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2.
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 ”他说的应该 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
13.
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
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
14.
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5.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