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想一想】
(1)下图人物与下图的印章有何关系?下图反映了明朝的什么制度?

“八股文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焚书坑儒厉害。”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探一探】
(3)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启迪今天,你对明朝统治的看法?自拟标题,撰写一篇关于君主统治的历史小论文。(要求:100字左右,围绕主题来写)
(1)下图人物与下图的印章有何关系?下图反映了明朝的什么制度?

“八股文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焚书坑儒厉害。”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探一探】
(3)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启迪今天,你对明朝统治的看法?自拟标题,撰写一篇关于君主统治的历史小论文。(要求:100字左右,围绕主题来写)
2.
阅读下列材料:
做过乞丐与和尚一直是朱内心深处最大的一块伤疤,万万触碰不得。大明臣民其实谁也没有胆子也没有兴趣当着朱元璋提这壶水,但朱元璋却成天疑神疑鬼,防范过度,自己暗暗制定了一系列奏章“敏感词”。但凡“光”“秃”“僧”等与和尚沾边的字眼儿,都会犯他禁忌。因为是起义起家,所以也讨厌人提“贼”和“寇”。大臣们慢慢知道了他的忌讳,就不再用这些字,朱元璋却更不放心,总怀疑别人会更加拐弯抹角地骂他,遂将防区无限扩大,到了极为可笑的程度。比如“生”字,因为音近乎“僧”,在他看来就不怀好意;“则”字也很危险,因为“则”在淮西方言中发音与“贼”同。因为这些秘密的敏感词儿,无数人人头落地。
——2010年8月5日新华网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的哪一现象?
(3)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一措施?试评价这一措施。
做过乞丐与和尚一直是朱内心深处最大的一块伤疤,万万触碰不得。大明臣民其实谁也没有胆子也没有兴趣当着朱元璋提这壶水,但朱元璋却成天疑神疑鬼,防范过度,自己暗暗制定了一系列奏章“敏感词”。但凡“光”“秃”“僧”等与和尚沾边的字眼儿,都会犯他禁忌。因为是起义起家,所以也讨厌人提“贼”和“寇”。大臣们慢慢知道了他的忌讳,就不再用这些字,朱元璋却更不放心,总怀疑别人会更加拐弯抹角地骂他,遂将防区无限扩大,到了极为可笑的程度。比如“生”字,因为音近乎“僧”,在他看来就不怀好意;“则”字也很危险,因为“则”在淮西方言中发音与“贼”同。因为这些秘密的敏感词儿,无数人人头落地。
——2010年8月5日新华网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的哪一现象?
(3)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一措施?试评价这一措施。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历史文物“锦衣卫印”。

材料二: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什么机构?除了给皇帝贴身保护外,还承担什么任务?
(2)材料二是明朝哪位皇帝采取的做法?其目的和材料一中锦衣卫的设置有何相同之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明朝历史文物“锦衣卫印”。

材料二: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什么机构?除了给皇帝贴身保护外,还承担什么任务?
(2)材料二是明朝哪位皇帝采取的做法?其目的和材料一中锦衣卫的设置有何相同之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选择题- (共11题)
6.
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
C.有利于加强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