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练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12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7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共12题)

2.
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  )
①胡萝卜   ②占城稻   ③甘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3.
居住在宋都开封的张潇鸣为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带其到开封各处游览,下列描述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A.给朋友盛上占城稻米饭
B.餐桌上摆放花生、玉米等物品
C.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D.带朋友去大相国寺观看舞剑、杂技等表演
4.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秦朝的丞相制度
5.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说话是站着的,明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礼仪制度不断完善B.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C.官僚制度不断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6.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突出表现是(   )
A.废行省,设三司B.设厂卫等特务机构
C.废丞相,设六部D.设立殿阁大学士
7.
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设东厂B.废丞相设三司C.建立锦衣卫D.设六部
8.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9.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我朝”是指(   )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10.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秦朝 隋朝B.秦朝 唐朝C.秦朝 宋朝D.秦朝 明朝
11.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
12.
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涉及的内容有:(   )
A.经济政策B.时事评论C.诗词歌赋D.“四书”“五经”
13.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皇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变化。与刘邦称帝相似的是(    )
A.杨坚B.李渊C.赵匡胤D.朱元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