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开创于哪个朝代? 这一制度在明朝被称为什么? 明朝采用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八股之害”兴盛于什么时期?“焚书”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
(3)结合材料二,说说明朝这一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开创于哪个朝代? 这一制度在明朝被称为什么? 明朝采用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八股之害”兴盛于什么时期?“焚书”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
(3)结合材料二,说说明朝这一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2.选择题- (共22题)
5.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8.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图是明朝的一件历史文物,请问这件文物反映的是以下哪一条措施( )


A.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接受皇帝指挥 |
B.设内阁学士 |
C.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
D.实行“文字狱” |
9.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
B.明朝的八股取士 |
C.明朝的厂卫制度 |
D.秦朝的丞相制度 |
10.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下列关于“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②都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③反映出秦朝和明朝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否定 ④都反映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而钳制人们的思想
①都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②都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③反映出秦朝和明朝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否定 ④都反映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而钳制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17.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 B.明朝八股取士 |
C.独尊儒术 | D.清代的文字狱 |
19.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
20.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
3.填空题- (共8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