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1.
名句积累与运用
1. ,耳中明月珠。(汉乐府《陌上桑》)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白居易《观刈麦》》
5. , 。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6.《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为报君王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的诗句: , 。
7.《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 。
1. ,耳中明月珠。(汉乐府《陌上桑》)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白居易《观刈麦》》
5. , 。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6.《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为报君王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的诗句: , 。
7.《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本文选自《 》,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________(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日更定矣( )
②余挐一小舟(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 )
【小题3】文章开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4】“痴”与前文中哪句话相呼应?
【小题5】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本文选自《 》,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________(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日更定矣( )
②余挐一小舟(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 )
【小题3】文章开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4】“痴”与前文中哪句话相呼应?
【小题5】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