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同步小测: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407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9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小诗
材料二 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2)材料二对话选自哪部小说?
(3)在材料二小说中,作者借助神话故事反映人间现实。你认为“佛祖”和“大圣”分别代表了什么?孙悟空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你认为这部小说有什么不足之处?

2.选择题(共12题)

2.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科技成就斐然。下列有关科技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
A.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B.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C.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长篇小说
3.
《红楼梦》中会出现的情节是
A.B.
C.D.
4.
昆曲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  )
A.明朝时
B.清朝前期
C.清朝中期
D.清朝末期
5.
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所述剧种形成于(  )
A.18世纪末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6.
人们评论昆曲时认为,“乾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7.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  )
①徽调 ②评剧 ③汉调 ④豫剧 ⑤昆曲 ⑥秦腔 ⑦京调
A.①③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8.
下列哪一文学作品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9.
京剧形成于下列哪个时期?()
A.三国时期B.唐朝末年C.明末清初D.清代乾隆末年
10.
“它叙述了清代早期世家青年贾宝玉的成长历程,评论家赞誉它精妙和深刻的心理描写,人类学家从中挖掘有关中国枝繁叶茂的大家族的信息及其对社会关系的描写。”它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11.
下列作品中不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的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12.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经济繁荣与社会开放
C.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13.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A.《窦娥冤》B.《三国演义》
C.《西游记》D.《红楼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