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二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405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7

1.判断题(共1题)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以上表述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综合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实施把两极对峙的世界转化为战略性的三角关系之策略,美国在1969年7月宣布一系列的单方面主动议案……原先不准美国人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的禁令取消;美国人可以携带价值一百美元的中国制物品进入美国;也准许在某一限量之内的美国货物输往中国。

——《大外交》亨利·基辛格著

材料二 我认为***和周恩来以及其他领导人也认识到……同时对抗美苏两个大国是不实际的。于是1970年左右,***开始向华盛顿发出某些信号,暗示中国准备与美国进行某种形式的接触,并与美国达成某种形式的和解。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入江昭

(1)结合材料一、二,写出材料一中的“三角关系”所指的三个国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宣布一系列的单方面主动议案”的原因。
(3)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事例。
(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的大量资本、技术和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注:拖拉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人……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部分骨干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约有两万人。

——《大国崛起 俄罗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的大量资本、技术和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的主要原因。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选择题(共28题)

4.
运用历史地图感知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图反映了
A.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民族政权的并立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中外交往与冲突
5.
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 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B.秦朝
C.西汉D.隋朝
6.
“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东方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中国人在海上远航的图景。”英国学者描绘的图景最有可能是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荡平倭寇D.郑成功收复台湾
7.
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④社会习俗发生巨大变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
近代,中国人进入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里做工,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9.
图中的“大劫难”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11.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促进民众觉醒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文艺复兴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12.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3.
从下表可以看出1927年四个月内中共党员人数锐减,其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的血腥屠杀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长征初期的失利D.解放战争中牺牲
14.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解决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会议,这场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5.
“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将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据此可知,该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14年B.公元1915年C.公元1924年D.公元1925年
16.
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A.端午节、中秋节
B.青年节、建军节
C.建党节、国庆节
D.青年节、国庆节
17.
“十四年抗战”以1931年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其重要理由是
A.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B.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C.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8.
1947年,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区,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根据地。刘邓大军的壮举标志着
A.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B.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
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D.战略大决战开始
19.
在1900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关于军警在街头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B.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关于京师大学堂开设的课程D.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20.
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1.
新中国成立后,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的农村经济改革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
下表中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3.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
24.
(题文)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状况,最具参考价值的素材是(  )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青铜器
25.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英国君主立宪制
C.法国民主共和
D.美国联邦制
26.
《世界文明史》中有一段描述:“……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其中省略部分应该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俄国1981年改革C.美国罗斯福新政D.英国的工业革命
27.
哥伦布希望探索出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黄金、宝石、香料之国。材料反映了哥伦布航海活动的(   )
A.背景B.目的C.性质D.作用
28.
“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是
A.人文主义B.自由、平等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29.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民法典》
30.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提到爱迪生的贡献是
A.改良蒸汽机B.研制成功耐用电灯泡C.改进内燃机D.制造汽车
31.
1933年,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进行大胆的试验。这一试验的创新举措是
A.放任美国经济的自由发展B.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与指导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